這兩年看過不少應徵工程師職缺的履歷,會描述當過 Scrum Master 經歷。在面試中,我如果針對這個經歷提問,得到回答大概都不脫以下的套路:
「我負責召開每個 Sprint 的會議,主持站立會議」
「因為我們主管想試試看 Scrum ,所以就讓我兼 Scrum Master,其實我也沒有很熟」
「我主要的工作是幫忙 RD 和 PM 之間的溝通」
另外,面試者經常會問有關團隊開發流程的問題,引發這個提問的原因概括以下幾點:
今天我從面試官的視角,與大家交流,如何在履歷上呈現有關 Scrum Master 的經歷,在面試中如何說故事,才能讓人眼睛一亮。
十份履歷中約有八份會這樣描述:
這樣的邏輯太過簡化,如果事情這麼單純,就不會有這麼多社群與講師在傳授敏捷開發或引導課程。面試官無法從這樣的資訊判斷一個應徵者是否優秀,這項經歷通常會被視為雜訊被濾除。我的建議是要有數據與實蹟。例如:
類似的描述,就會引起面試官的興趣,我們會想知道,你施展了什麼魔法,為什麼可以做到上述的量化績效。即便只是兼任的 Scrum Master ,應徵的是開發工作,但面試官可能已經在思考,是不是具有培養領導力的特質。有了這樣的認知基礎,就容易引導發討論,在面試中主導自己的故事框架。數據的目的,在於引發討論,精準並非追求的目標。
透過履歷成功引起關注是第一步,進到面試關卡,技術考試通過後,再來就是加分項目。在這個階段,可能會面對的提問情境如下:
此時,要聰明的引導面試官進入自己的故事框架。原本的團隊遇到了什麼問題,為什麼決定要找你擔任 Scrum Master ,你用了什麼方法讓團隊重新凝聚,你如何量測自己的績效。一旦準備充份,面試官就會在你主導的情境中提問;如果沒有故事框架,問一題答一題,就容易被抓到漏洞深挖。推薦大家可以看一本書:「為什麼Google、LinkedIn、波音、高通、迪士尼都找他合作?:募資提案教父1週談成6千萬的快‧精‧準攻心術」(Pitch Anything: An Innovative Method for Presenting, Persuading, and Winning the Deal)。書名好長,但重點放在「Pitch Anything」,找工作,就是一種「提案」,不是嗎?
在敏捷的領域中,永遠有可以進步的空間。改善了顯而易見的問題,只是第一步,找到自己的盲點,讓影響力擴大,才是最難的。有了實際績效,也要有下一步的計畫。一個團隊,不會只是希望你複製經驗過來,而是期待可以找到契合團隊的方式。在面試中,也可以談談自己的計畫,例如:
這些都會讓面試官對你的未來性,有更多的想像。
放在履歷上的任何資訊,都是為自己打光的好素材,把面試當作提案,好好的行銷你的個人品牌吧!